最近有個成功的企業家在一所大學演講時說,如果薪水不到五萬元不要儲蓄,應該將錢花在經營人脈上,不夠的可以向父母親要。台下的年輕人聽了很爽,歡聲雷動,透過媒體報導後果然引發了很大的反應。
如果你問我對這件事有什麼想法,我可以簡單的告訴你,這就是當初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企業家唱作俱佳,連道具都帶了,又再上了一次媒體版面,又為自己的企業打響一次知名度;連邀請企業家的那所大學也搏到了一次版面。老實說,這樣的報導對真正那些畢業之後連三萬元都領不到,每天做牛做馬的年輕人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甚至於還有一點點吃他們豆腐的味道。
因為那些企業家們很快又會說出一堆他們無法給年輕人太高的薪水的原因了,可不是嗎?聽聽看他們口中的各種理由:台灣的年輕人太習慣安逸了,吃不了苦不耐操;台灣的年輕人英文普遍都不夠好,差香港和新加坡太多了;台灣的大學太多了,所以學生素質普遍低落;台灣的大學生缺乏一技之長,畢業後無法立刻派上用場......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台灣年輕人薪資非常低又耐操,企業家可以錄取他們後,藉機淘汰另一批年紀較大薪資較高的,造成另一批中年失業人口。
關於年輕人薪資不到五萬元,可以向父母親伸手這件事我沒有太多的看法。因為台灣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些年輕人的薪資不到三萬元還要養父母親,還要攤還學貸,有些年輕人至少可以住在家裡吃父母用父母的,有些年輕人買房子的頭期款都是父母親出的,有的乾脆就住進了父母親替他們買好的房子裡。現在年輕人結了婚生了孩子後和父母親住的大有人在,因為兩個人的薪水加起來永遠買不起房子,造成了新的三代同堂現象。所以年輕人向父母親伸手這件事,有時真的是殘酷的大環境造成的,並不是他們好吃懶做,許多父母親也都認清了這個事實,不太忍心去怨怪孩子沒有能力賺更多的錢。
倒是將多出來的錢去「經營」人脈這樣的說法,我很不能同意,或許我很討厭「經營」這兩個充滿功利的字眼吧。整個社會充斥著如何經營婚姻、經營親子關係,經營自己,經營人脈這樣的論述,說穿了就是凡事都有個目的,是功利的,而不是從內在的情感出發的。愛本身不是靠經營的,同樣的,人脈也不是。透過經營的人脈叫做公關,是出於利益交換的,一點也不可靠。有些人朋友很多,那是出於他的個性,因為熱情、慷慨,樂於幫助別人,自然會和朋友們維持很好的關係。有些人因為工作認真負責,為人正直可靠,能力也不差,於是他在朋友之間的信任度必然很高,每當有人想起某個工作需要某種人時,大家都會想到他!反而是那些懷著目的(和生意業績有關)的人,為了特定目的參加許多團體,和大家結交朋友,到最後的底牌亮了出來後,會讓「朋友們」很尷尬,甚至於會有受騙的感覺,原來你對我那麼好,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啊。為了「經營」人脈而去參加團體活動?動機不良!
這幾年我參加了一些公民運動,有些是要長期抗爭的,有的是要付出時間關懷的,我發現在這些活動中最有耐心和堅持的,都是一些年輕人,有些還是大學生甚至是高中生。有一天晚上的一場活動裡,有個志工穿著畢業服裝到現場,參加我們的活動,她和大家一一合照,因為她就要回去遙遠的故鄉屏東了,她說她先要回去陪陪家人再去找找工作。我不認為她參加我們這個已經持續了一百天多的公民運動,是為了經營她未來的人脈,當初大家只是因為相同的理念結合在一起,不知不覺在活動中成了好朋友。她要回家了,這段時間,她並沒有向大家索討什麼,一直以來,她只有默默的付出。她不需要花錢刻意經營人脈,現在,她已經擁有了各種不同年齡的好朋友,而且都是很真誠的。
我不懂經營,所以我成不了一個企業家。我只想告訴年輕人,千萬別太早相信社會上那些包裝、公關、經營,甚至成功的說法。許多成功的人成功的真正原因,都是因為時勢造英雄,時勢是說不出道理的。至於你賺多少錢,能不能存下一點錢去做你想做的事情,那都是你自己的事。至於花錢經營人脈?聽聽就好。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