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省思》 鄭捷在江子翠的隨機殺人,台灣社會所忽略的關鍵 。憎恨、責罵、仇恨言語,並不能抑制這樣的憾事發生.....兇手不只一個......




鄭捷在江子翠的隨機殺人,台灣社會所忽略的關鍵 




d615881  

2014521的江子翠站隨機殺人事件,
令我非常的難過、也非常的震驚,
我也有朋友當時正要進站,結果被渾身是血的女人阻止,最後投入救援工作

下戲之後,我看了所有新聞報導、轉到各台談話節目、以及翻閱朋友的FB
都得到了類似的結論:「他是個人渣,應該處以死刑!」
但真正令我難過的,是聽到他家人對媒體的回應:

「全家一輩子都被兒子毀了,就算要賠償,恐怕也陪不完!」
「我們無臉見人。」
「我不敢相信他會做這樣的事。」
「他平常愛打殺人電玩。」

我馬上就感受到一件事:
他的父母只顧自己的金錢與名聲,試圖推卸責任,
而且他們並不愛自己的兒子。
但他的弟弟,卻用一句話和一個動作就讓我感受到了他對哥哥的感情:
「我從小就崇拜哥哥,他會寫小說又有理想」,並且哭紅了眼為哥哥難過。

這就是我們忽略的關鍵。
因為在台灣,犯錯的人就該死,所以矛頭會全部指向犯錯者,
然後頗析他、挖掘他,
只為了找到讓自己心安的殺人原因,再把自己和這些原因劃清界限。
例如:「血腥電玩」、「社會不安」、「心理疾病」、「從小幻想」,
卻從來沒有想花心力去瞭解「真正的原因」。

我們真的關心鄭捷嗎?
我們真的想去了解他嗎?
警察是怎麼在問訊的?
假裝關心是為了套話?然後逼他認罪?
還是要挖出更多故事讓媒體報導、再讓大家責罵?

要是我是鄭捷,我絕對不會回答,因為我根本沒有被尊重。

或許有人會說:殺了這麼多人,我們還需要尊重他?
但我卻明白的告訴有這些想法的朋友:就算一個三歲小孩,我們都應該尊重他。

台灣的教育,從家庭、學校、社會到國家,
從來都只尊重「成功者」,而不尊重「人」,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
從「重男輕女」的文化開始,
男孩子就是個先天的「成功者」,說話有份量,資源最多,
然後到「成績取向」的學校後,
成績好的學生就算偷掀女生裙子老師也只會笑笑的跟他說「下次不要這樣」吧?

這種教育裡並沒有「愛」、沒有「尊重」更沒有「包容」,
對學生是、對同事是、對陌生人是、對自己的孩子更是!

鄭捷到底在想什麼?真的有那麼容易就分析完畢?
連自己的兒子會做出這種事的父母都完全察覺不到、甚至到不敢相信的程度,
那請問你們平常到底跟鄭捷有多少互動?
你們到底關心、瞭解自己的兒子到什麼程度?
「沒課就會宅在家裡打電玩」這種描述,連住在家裡廚房的小強都可以回答!

我知道我的文字充滿了怒氣,
但這一對連出面都要靠議員來轉述的父母,真的讓我太難過又太生氣了,
但在台灣,卻很少人想去聊這一塊。

既然如此,就請容許我來聊聊吧。

我知道,有時候我們想接近小孩,小孩卻會說:「你不要管我啦!你們很煩!」;

我知道,有時候小孩在餐廳裡哭鬧真的很丟臉,
所以只能直接給他一巴掌,讓他知道在公共場合不能任性;

我知道,世界上哪有鬼魂這種東西,
所以小孩說過世的爺爺回來了,一樣給她一巴掌,然後告訴她小孩子不要亂說話

我知道,天下沒有不愛兒女的父母,只是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
而我們所做的這一切,也都是從我們父母那裡學來的,難道這樣也有錯嗎?


其實剛剛那三個故事,只要有「愛」、「尊重」和「包容」,
是會出現另外一個版本的,而且,全都是我的親身經歷。


第一個故事,是我某個親戚。

小孩會說父母煩其實是因為,
他爸媽一接近他,就一直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你不該打電動、你該寫功課、你不該玩手機、你該去睡覺」,
卻不告訴他為什麼,也不尊重他的想法,只想立即的達到效果。

更糟的是,在他沒做到的時候,就告訴他「你真的很糟糕」。
這個情況維持十年後,想想這孩子對父母的出現會有什麼反應。

但後來情況有改善了,
因為他的父母不知為何,
竟開始放下成見去瞭解他、跟他聊天、而不下任何的評估判斷。

漸漸的,他覺得他父母的敵意少了,自己才比較敢講真話,
而且在說出來後,甚至還得到真誠的回應和建議

結果他說,他到現在才感覺到父母的溫暖、也才感覺到自己被愛,
甚至,覺得這個世界都變得美好了


第二個故事,是我在美國機場遇到的。

一個小孩嚎啕大哭,父母剛開始不知原因,就拼命的要他閉嘴,
但西方人的手段總是較溫和,好像在商量、好像在詢問,但一直得不到解答。

結果在這樣與孩子持續的哭鬧和溝通後,
只從孩子大哭的嘴裡蹦出了模糊的一句話:「我的手

結果原來是他的手被兒童椅夾到了,大家卻完全沒發現,
接下來就是一陣混亂,餐廳工作人員馬上遞藥,
父母也在後來跟孩子道歉,說剛才自己說話的音量有點大

他們尊重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人」。


第三個故事,是我更親的親戚。

她真的有靈異體質,甚至她的孩子也是,
但當時的大人不信,所以她從小就被修理的很慘。

而這件事的改善,其實也只是她自己當媽媽後,不會亂甩自己女兒巴掌而已,
所以她女兒就不會像她一樣有家庭冰冷和自卑感
(她自己的家庭冰冷和自卑則是到現在都還維持著),

因為,她懂她女兒的這項特質,所以她尊重她。



父母,是這個世界的源頭,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父母,
而父母的所作所為,是影響孩子的完全關鍵,
孩子會如何成長、會如何改變,絕對不會只是因為兄弟、因為朋友、因為情人,
絕大多數,甚至可以說95%,都是因為父母。

既然「3歲看大7歲看老」,那大家覺得這些孩子看的是誰呢?


但各位父母,請不要壓力過大,
因為你們都是愛孩子的,這是天性,所以「愛」已經有了,
而所謂的「尊重」與「包容」,

其實也只是「不帶任何想法的去和孩子溝通」,
也相信「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任何想法都會是真的」,

因為只要是從孩子口中說出的真實想法,就有了解和探討的必要,
但是當我們一直帶著某種目的或成見要去跟他對談的話,
就絕對問不到真心話。


所以鄭捷在短期間內,是不會想要講真心話的,
除非他再次感受到「愛」、「尊重」和「包容」。


如果說,我已經對孩子很不尊重和不包容很久了怎麼辦?
那就慢慢來吧。
我鼓勵所有的父母從現在開始去跟孩子隨性的聊天,
練習「健康開放的互動」。

所謂的「健康開放的互動」,是有階段與層次的,
陪伴=>純關心=>分享自己=>聽他分享。
這是四個不同深度的階段,請讓我來一一說明。


一、陪伴:就是物理距離的接近。
在同一個屋簷下是基本,但最好是在同一個空間裡(一起在客廳或廚房)。
但如果連最基本的同一屋簷都做不到,
父母們就要慢慢開始花些心力製造機會,
一週一次都好,慢慢讓自己有跟孩子碰觸的機會。


二、純關心:就是不給予任何「指令」和不期待任何「善意回應」的問候。
畢竟現在網路通訊這麼方便,
偶爾一句「今天有沒有吃飯啊?」其實並不難,
但不要有「不吃怎麼行?」「難怪你會常生病」這種話出現,
因為這裡頭都包含了「指令」,純關心裡是不能有任何「指令」的。

如果他回「你不要一直問很煩耶!」我們絕對不能生氣,
因為我們本來就不該期待善意回應,
搞不好他正在忙啊?還是跟女友吵架?

最基本可以回:「好吧,你覺得煩我就少問一點囉。」
進階可以回:「我愛你嘛。」

總之就是純關心,單純的「維持互動」就好,
而不要有任何「增進感情的期待」,就是單純互動而已。


三、分享自己:「分享自己的擔憂」是一個好的開始,
但也不要有「渴望回應」的想法,單純「分享」就好,
講完就丟,不要期待,然後結束。

因為我們偶爾展現那「不求幫助」的脆弱,有時會讓兒女感覺親切

但前提是「不求幫助」,否則他們一定感覺的到,
甚至會覺得我們是在博取同情,那就會造成反效果了。

其實「分享」是重點,
所以不論是好事壞事,跟兒女偶爾「不求回應」的分享,
長時間執行後是會產生某種正向聯結的。


四、聽他分享:這一步幾乎是終點,但也最不容易把握,
因為當前三步都做得好後,有一天或許兒女就想要「分享他自己」了。

這時要很謹慎,要把持住「尊重」與「包容」的原則,
就要做到「只回應心情、只給予建議、但不下決定」這三點。

也就是說,他說他最近喜歡上一個女生,我們最好不要回「你先好好唸書吧」,
而是要說「哦?她是誰?」,再問問看他想怎麼做。

徹底瞭解他的心情、想法,以及聽他說完所有的話後,
我們才可以開始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但要誠實。

例如「我還蠻替你高興的,我兒子要開始青春囉」
或「蛤怎麼辦?我擔心你會開始不專心唸書耶哈哈~」。
但都要「尊重」,並且把這件事「當一回事」,
因為這是兒女們的心情,即使我們聽起來再荒謬,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只給建議、不下決定」非常難,但一定要做到,
就是不管我們說了什麼,最後一定要讓他清楚
「這只是你老爸我的想法,你會有你自己的,但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你」,

所以我們可以給出我們所有想要給的誠實建議,
只是最後要把決定權交給他自己,這才是健康開放的溝通。


當做到了以上四步,我相信大家的關係就會變好,
但請記住,「不要急著、或勉強自己去做這四點」,
因為在現在的社會裡,或許一年有做到一次四步循環就夠了不起了,
但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一週一次是很理想的,
畢竟感情真的很好的母女,搞不好一天就有365件事可以分享了。


最後,在這裡分享一個奇妙的大絕招:「靜默的陪伴」,
就是用「物理親近」的方式出現在兒女的附近,
然後「放鬆的做自己想做、但完全不干擾他的事(例如玩手機或看書)」,

先逼迫自己跟他的互動「暫時等於零」,直到他「自己開口」為止,
然後才能慢慢走那四步「健康開放的互動」。


1,爸爸開始每天坐在兒子的房門口看自己的書,
兒子可能會忍不住問:「你在幹嘛?」
那我們就回:「沒有啊,就想跟你靠近一點」,
「神經病」。

但我們還是持續的做,直到他問:「你到底想幹嘛?」
那我們就誠實的說:「其實我想跟你拉近距離,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


2,爸爸開始在兒子每次看電視的時候出現,然後陪他看,
他可能會問或「你要看電視嗎?那給你看」,
那我們就可以回「不用啊,你看你的,我只是在這裡放空,我今天累死了」
「可是我怕你會無聊」「不會啊,我根本沒在看其實,你看你的,別管我」

然後我們也真的放鬆,也不針對電視內容講任何話,只是陪伴,
除非他先開口聊,才開始慢慢進行四步互動。

一定要找一件事專心的做,否則那像是在站哨,兒女一定會感覺很不舒服。
當然這一步是險棋,但拿捏得好的話效果其實不賴。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生活心得,並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支持,
所以「這只是宥勝我的想法,你會有你自己的,但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你」。


傳統社會給了我們很多限制、很多距離、很多規範,
再加上現代社會的忙碌,我們真的都過得很辛苦,

但如果真心想改善關係的家庭,讓自己更快樂的話,
不妨可以開始試試四步「健康開放的互動」,
不管是父母對兒女、或兒女對父母,都適用,
因為,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緊密、也是最不容易被破壞的。


我期待鄭捷的父母開始與他互動,並且帶著「愛」、「尊重」、和「包容」,
雖然為時已晚,鄭捷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上最大的責任,
但相信我,鄭捷會這樣做,不是沒有原因的,而這原因,也只有父母能化解了


期待台灣,可以更好,我愛台灣,台灣加油。

http://dreamsky0609.pixnet.net/blog/post/367877024


日本隨機殺人事件 兇手家人被媒體追殺




【聯合晚報╱東京記者雷光涵/22日電】
2014.05.22 04:44 pm




「加害人的家人,是不配擁有幸福的。」2008年日本秋葉原街頭隨機殺人嫌犯加藤智大的弟弟優次,在事件發生後近6年,承受不了媒體追殺與旁人異樣的眼光,今年2月自殺身亡。
優次在自殺前一周,把記錄這6年心境的手札寄給信賴的周刊記者。手札中記著,慘劇發生後他躲躲藏藏,搬完家到區公所登記戶籍,不到1個月記者追上門,「對講機的鈴聲狂響,門被粗暴地拍打。為什麼會知道我住哪呢,除了覺得恐怖,還有一種『逃不掉』的絕望。」

事件逐漸平息,記者上門次數減少,但屆滿半年,又有許多媒體包圍他。住處、工作的地點被「肉搜」,優次不斷搬家、換工作。直到與一個女孩相遇,女孩說,「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交往1年多,兩人論及婚嫁,當記者追到兩人同居的公寓,報導讓女孩動搖了,女孩的父母也反對他們結婚。

「加害人的家屬,能在陰暗的角落悄悄生活。但不能擁有和一般人一樣的幸福。」優次寫道。兩人關係愈來愈壞,有一天女孩終於忍不住說,「你們一家子都很異常。」分手了。
由於事發後優次曾接受媒體採訪,談到母親的「虎媽教育」,像從小不准他們邀朋友到家裡、只能看某兩部卡通、作文被硬改成媽媽想的內容,媒體大幅報導加藤的家庭教育出問題,孩子是受虐兒等。加藤的媽媽覺得自己有罪而崩潰住院,娘家的母親因孫子釀了大禍,突然去世。

原在銀行任要職的父親數個月後被逼到離職,家裡不斷接到威脅、咒罵的電話,他把電話拆了。同時間媒體不斷包圍要採訪他,加藤的父親只好1個人躲起來過著隱居生活。加藤智大毀掉7個家庭,媒體毀掉加藤1家。



捷運殺人誰害的? 五月天瑪莎臉書Po文:兇手不只一個

2014/05/22 11:30:00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21日發生史上第一起的捷運殺人事件,許多藝人紛紛為罹難者默哀,樂團五月天的主唱阿信在臉書上寫下,「R.I.P 2014.05.21 整個城市都滂沱傷痛的一日, 願傷者康復,逝者安息,獻上最深祈禱。」另位成員瑪莎則在臉書上也寫著「願死者安息,願紛擾平靜」,並且更貼出小人的新歌MV《兇手不只一個》,歌詞中反映現今社會時事,反社會人格的造成,其實兇手不只一個。

▲ 瑪莎在臉書上Po出《兇手不只一個》MV。(圖/翻攝自瑪莎臉書)

由於《兇手不只一個》的歌詞中,在討論社會上的霸凌事件,包括校園的暴力、爸媽的縱容、大家的冷漠、新聞媒體的渲染,讓霸凌以及暴力事件不斷的擴大,歌詞中更唱到:「有群女孩笑著討論那割腕的少年,有一個說死了也好,長得很討厭。有名刑警聽著她們對話打了冷顫,他在想,這些人是沒殺人的殺人犯。」

許多網友都紛紛回應,希望這個世界多點正面力量,並且呼籲大家多珍惜週遭的親人及好友,也有網友說,「當世界悲傷時,就需要音樂療傷。」

↓點此看小人MV《兇手不只一個》







Naomi:
對於北捷發生的殘酷血案,或許很多人第一時間會先責怪廢死連盟,再來是責怪對方的父母,然後再用各種方式想盡辦法貼標籤,用著人渣、垃圾、不孝子、給他極刑等等的暴力字眼抒發一口氣,但是,在這當下,我們是不是該去了解為什麼這個人,會變成這樣的冷血無情?從各種角度和去思考,是怎麼樣的成長環境、人際關係、教育過程與社會結構、心理狀態而讓他萌生這樣無差別殺人的念頭?

我完全能夠理解槍決、死刑執行如何能夠一解死者家屬心頭之恨的感受;但,眼前的事實告訴我們死刑並無法避免下一次憾事與可怕的發生,在政府才在2014 年4 月29日處決 5 位刑犯後,2014 年5月21日就有鄭捷無差別殺人,並且心理已經做好死刑的準備。

不就是證明了死刑並無法防範這類無差別殺人事件的發生嗎?

與其討論要不要廢死,應該要更關注的是如何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去反省學校、家庭教育,國家社會制度是否有機能異常,有缺失,進而去避免下一次憾事發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乃至於社會結構等犯罪心理的養成背景從來就沒被檢討,沒被解決。而這樣的事件甚至會有模仿行為的發生......


是怎麼樣的社會造就了這樣扭曲的思考和行為?在這事件的發生時,看見了許多人試圖去找出可以拿來責怪的人。先責怪他的父母,再責怪學校沒發現。卻無法用著試圖去理解對方殘酷行為的角度,去試圖了解為什麼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或許把這個人直接怪罪於他是變態,可以讓心裡的害怕減低一些,但是,當社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而有少數的人卻贊同時,我們是不是要去思考,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想法和行為?

與其討論要不要廢死,應該要更關注的是如何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去反省學校、家庭教育,國家社會制度是否有機能異常,有缺失,進而去避免下一次憾事發生。

當政府對於人民的反抗聲音、靜坐時,選擇解決的方式-鎮暴警察、水車,不也是一種暴力行為嗎?
是什麼樣的社會,讓大家覺得這樣的方式是適當的?甚至還有人贊成戒嚴。戒嚴是多麼可怕的事情,真的了解嗎?當今日的北捷殺人犯發生時,竟然還有媒體要將這事件抹黑於太陽花學運,這是多麼可怕的一種行為......消費著被害家屬的悲傷.......

媒體不應該只是製造恐懼、仇恨與歧視(如果該嫌犯被證實是精神病患),而是應該增進我們的彼此理解。畢竟,每一次的悲劇與災難,都是這個社會的傷口,也都是試煉著我們如何認識這個社會,如何建立我們的社會信任,並且考驗著我們的文明尺度。

近年來,台灣發生的重大事件越來越多,我們是否該用著同理心和理解心,試圖去關懷和關心,
為什麼社會生病了?去憎恨、責罵、仇恨言語,並不能抑制這樣的憾事發生.....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