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省思》《中國人舌尖上的殘忍》


導讀:不要看「中華美食」在《舌尖上的中國》中呈現得那麼美好,事實上,在很多美好的背後,是對自然的破壞,是對動物的殘忍。這種破壞與殘忍,常常無所不用其極。一個個「吃貨」,在變態地享受「美食」時,變成了一個個惡魔般的「吃禍」
7351c5e3a88662d7406695fc05e4847f  在本期《保印說國民性》中,我給大家談一下中國人的「吃禍」,也就是「中國人舌尖上的殘忍」。
「禍」,禍害的「禍」。在最近一段時間,《舌尖上的中國2》,開始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很多人看了這部紀錄片,口水連連,和《舌尖上的中國1》相比,口水流的一點兒都不少。說實在話,我在看《舌尖上的中國》的時候,也同樣被美食的魅力真真正正的俘虜。以往那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食品,經過紀錄片導演的精心的設計和拍攝,讓人感覺到一種神奇的魅力,以至於很多感嘆,活在中國那是真舒服,有那麼多的美食讓我們享用,因此我們的人生是那麼的美好。
是啊,《舌尖上的中國》向我們呈現出的這些美食,確確實實讓我們享受了口腹之欲,讓我們感受到在今天這個世界上,還可以享受到那麼多的美食。但是,如果真正來看我們中國人的烹調史,中國人的飲食史,你會發現,美好的東西雖然存在,但是,很多不美好的東西同樣存在,並且是大量存在。
在中國的飲食文化史上,包括到今天的中國的飲食現實史上,我們看到,中國人在吃的方面可謂達到了一種飢渴。所以說,普通中國人見面的時候,最常問答的話就是:「今天你吃了嗎?」 「吃了。」 「吃」,成為中國人人生中全部的主題。為甚麼中國人對於吃如此情有獨鍾呢?以至於「吃」成了人們打招呼的一種方式呢?「你吃了嗎?」這個提問背後所傳遞的就是,你是不是「沒吃」?「沒吃」,並不是擔心沒時間吃,而是擔心你沒錢吃。吃了上一頓,你是不是有下一頓呢?從這個細節,你就可以看出來,中國的歷史雖然那麼長,老百姓最在乎的、最擔憂的還就是一個「吃」字。
為甚麼?按照心理學的發展階段,「吃」,那只是最低的層次,也是最基本的層次。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吃」那是第一位的。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鐵打的羅漢,他也得吃。而中國人又為甚麼這麼在乎吃呢,恐怕這和中國人長期以來沒有吃飽有關。《舌尖上的中國》給我們呈現出來的是「吃好」,而傳統的中國人最在乎的就是「吃飽」。你別看歷史書上寫的這個盛世、那個盛世,事實上,普普通通的中國人,長期以來是很難吃飽的。就算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巔峰期,像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這樣的一些時代,中國的老百姓基本上是處在半飢半飽的狀態,並且這種半飢半飽的狀態,隨時可能會由於天災人禍,而變成不飽,變成了忍飢挨餓。由此,就造成了中國人對於「吃」,可以說極為在乎。「吃」成了所有生命的主題,也成了所有生活的內容。 正是因為始終停留在吃的層面,因此,中國人的精神追求才顯得那麼蒼白。正是這種將所有的生命都凝聚在「吃」這個字上,中國人才做到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鑽的,無所不吃。這種「吃」,達到了令人恐怖,甚至令人作嘔的狀態。
美國傳教士亞瑟·史密斯1872年來到中國,通過對當時中國社會的廣泛接觸與觀察,他寫出了《中國人的臉譜》一書。在這本書中,在寫到中國人的吃時,他有這樣的詳細表述——
「現實中還存在這樣一個事實,亟待引起人們的關注:西方人非常注重食物的衛生情況,而中國人卻並不講究這一點。在他們看來,沒有甚麼東西是不能吃的,甚麼東西都可能成為腹中之物。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到處都能看到人們驅使馬、騾、驢及牛乾活的情景,一些地區還用上了駱駝。看到下面所描述的情況,一些讀者無疑會感到他們節約得實在是有些過分:
「無論是被撞死、老死,還是病死的動物,都會被中國人吃掉。在這片土地上,這是一種常見的做法,並沒有人覺得有甚麼不對。人們也不會因為動物死於常見的胸膜炎等流行病而放棄食用它們的屍體。事實上,人們如果食用死於這種疾病的動物的肉便會生病。可是那些購買這種肉的人明知道這一點,卻還是照例買來吃下去。他們之所以這樣做不過是因為這種病畜肉的價格十分便宜。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因為吃這種病畜肉而生病的人畢竟是少數。
「死狗死貓同死馬、死騾、死驢的命運一樣,都有可能進入人體的消化系統。我們就曾親歷過幾件村民煮吃死狗的事情。這些狗都是被人毒死的。有一次,一個外國醫生知道了這件事,就跑去向他們說明這樣做的後果,但毒死的狗已經‘下鍋了’,這群無知的村民無論如何也不願放棄即成的狗肉火鍋。最終的結果也使其他人安心地等待下一次美味。」
1872年是甚麼時候?恰恰是清朝最輝煌、最鼎盛的時候。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時候,中國人對於吃,還是如此的可憐和低級趣味。不低級不行啊,不低級活不了。因此,亞瑟·史密斯看到的只是令人作嘔的吃,而並沒有想到百姓背後的那種苦難。 是啊,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我們看到,吃野味——各種各樣的野味,無論是狍子、野豬、野兔還是老鼠、蛇、青蛙,那真的是無所不吃。不僅吃,慢慢的,中國人在吃上,有了很多殘忍的吃法。這種殘忍的吃法,在我看來,恐怕就不僅僅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比如說,中國有這樣一道菜,甚麼菜呢?生食猴腦。
001sN3Tkzy6Irst9OY41c&690
吃法是這樣的:一個中間挖洞的桌子,洞的大小正好容猴子露出天靈蓋。吃的時候,當場牽出一隻活猴子,將猴子的天靈蓋部分從洞里伸出,同時用金屬箍住,並且箍的非常緊,防止猴子因恐懼和痛苦而掙扎。吃的人拿著一把錘子,用力砸掉猴子的天靈蓋,隨即,猴子的腦部就像一盤紅白相間的菜那樣,呈現在惡魔般的食客面前。於是,隨著猴子的一聲慘叫,「生食猴腦」這道菜正式開吃,食客們拿出勺子直接挖猴腦吃,「講究」的人有時候還會添加偏愛的佐料。
可以想象,當猴子的天靈蓋被砸開的時候,猴子淒厲的叫聲,會是怎樣的慘景!然而,那些「吃禍」們根本不顧及猴子的感受,甚至猴子的痛苦本身也成了他們變態的食材,和猴腦一起成為所謂「美味」。「生食猴腦」因其恐怖和血腥,被列為「中國十大殘忍大菜」之首。這樣的做法,將中國人國民性中的殘忍一面,呈現得淋灕盡致,將「吃貨」們稱之為「吃禍」再合適不過。 不僅是「生食猴腦」,在四川還有一道名菜,名叫「龍鬚鳳爪」。據說,這是非常考究的一道菜,龍鬚是活鯉魚的魚須,鳳爪是活雞掌下正中的一塊精肉。如果沒有活鯉魚的魚須,則菜品就變成了「生摳掌中寶」,即只用活雞掌做菜。001sN3Tkzy6Irsuv3Ieea&690
2005年4月1日,四川《天府早報》記者在一個農家樂院內,親眼目睹了殘忍的摳掌場面。報道是這樣寫的:
「在緊鄰屠宰台邊的小棚子里躺滿了捆緊翅膀的肉雞,一個年約20來歲的男子正用鐵鈎勾住雞的雙腳,將雞倒吊起來,同時用根塑料管清洗著雞腳,清洗完畢後,用一個帶著倒鈎的小刀,往雞爪中間鼓起的那團肉使勁一旋,頓時,兩塊如指甲大小的肉就落了下來,隨即,便聽見一聲撕心裂肺的慘叫,而不停煽動的翅膀被繩子磨得血肉模糊……在割下兩塊肉後,男子將雞隨手往地上一扔,繼續下一隻雞的工作,而這只失去了兩塊‘腳掌肉’的雞,依舊疼得在地上跳腳,仔細一數,這裡已經或等待‘摳掌’的活雞共有16只。不一會兒,一盤還有著血絲的‘生摳掌中寶’便端入了廚房。」
據這家農家樂的當家廚師崔某介紹,由於這樣一盤「掌中寶」要用10多只雞的「腳板心」,所以食客要提前預定後,餐館才能「按需摳掌」。至於為甚麼要「生摳」而不是將雞殺了以後再處理,崔大廚的理由是:「活雞被人生摳的時候,自然要拼命掙扎。保護受傷害的器官是生命的本能,活活摳出來的掌中寶就積聚了雞的精華,用它做成的菜,營養豐富自不待言,口感也變得更脆嫩、順滑、爽口。很多食客要吃這樣的生摳我們才做的。」
如此殘忍的菜餚,往往是「吃禍」們的最愛。僅這一家農家樂,「一般一天能訂個兩三桌,週末、周日能達到八九桌左右」。這樣下來,一周就有上百隻雞被摳去了「腳板心」。而對於怎麼處理這些被摳去「腳板心」的雞,崔大廚漫不經心地說:「這有啥子問題?挖了它的腳板心,就像挖了腳繭巴一樣,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再說,其他菜也要用這些肉雞。」據崔大廚稱,在成都像他們這樣做「生摳」的農家樂還很多,「就我曉得的就有10來家。生摳鵝腸也是生摳噻!」
chickenfoot
事實上,「生摳鵝腸」、「生摳掌中寶」、「龍鬚鳳爪」等,都被列為「中國十大殘忍大菜」。顯然,這些殘忍大菜,就不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飢餓,而就是為了享受變態的口腹之欲。
除此之外,還有同樣殘忍的吃動物方式,比如「澆驢肉」。有些地方的飯店為了招攬生意,就將活驢放在飯店門口,用繩子固定好,驢身邊有燒沸的老湯。「吃禍」們指定要吃活驢身體的哪一部分,廚師就用尖刀剝下哪一塊驢皮,等露出鮮肉之後,用木勺舀沸湯。不斷地直接往驢身上澆鮮肉,等澆得肉熟了,再割下來裝盤上桌,供「吃禍」們享用。 對一頭驢子來說,這是不是在實行凌遲處死的酷刑?事實上,它比凌遲處死還要殘忍!我們知道,動物都是有痛感的,也都是有情感的,你用如此殘忍的手段對待它,這不是在作孽嗎?這種作孽是會讓人下地獄的。
當然,我並不相信有地獄的存在,但我要說的是,當你採取如此殘忍手段的時候,事實上你就已經在社會上製造了一種血腥和暴力。這種對於生命的蔑視,這種肆意的虐殺,這種殘忍,它會形成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暴戾之氣,瀰漫在社會之中。它對人們形成的心理與價值導向,就是迷信暴力,喜歡血腥。迷信暴力,喜歡血腥的結果是甚麼呢,就是犯罪殺人。這種結果的形成,不就是在事實上形成地獄嗎?可以想象,那些吃如此殘忍的所謂美食的人,他們怎麼可能有一顆溫柔之心、良善之心呢?
所以我說,中國人國民性中對「吃」的殘忍追求,雖然說有著經濟發展的原因,但同樣有著文化愚昧和道德墮落。「倉稟實」之後,本來是應該「知禮儀」的,可是,很多中國人在「倉稟實」之後,卻不但不「知禮儀」,甚至常常會變本加厲。中國的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但是中國文化中的劣根,也同樣比比皆是。 我說中國人作為「吃貨」,這個「貨」是貨物的「貨」,貨品的「貨」,由於他們這種血腥殘忍的吃,使自己變成了「吃禍」,很多禍害就是吃出來的。在傳統社會中,為了讓自己吃飽,甚麼都敢吃,這無可厚非。但是,當社會發展到了今天,我們的經濟日益向上的時候,並不存在基本溫飽問題的時候,本身應該在吃的上面提高一個層次,讓我們吃的更有品位,更有道德,吃出來文明,吃出來素質,然而,沒有。
不要看「中華美食」在《舌尖上的中國》中呈現得那麼美好,事實上,在很多美好的背後,是對自然的破壞,是對動物的殘忍。這種破壞,在有些地方甚至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比如說,中國人特別喜歡也特別迷信的山珍海味之一就是燕窩。很多人以為,這個燕窩就像是樹上結的果子,而並不知道燕窩實際上是燕子的家,是雨燕科動物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類用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築成的窩。這個家不是用來給人類吃的,更不用說專門特供給人類,而就是燕子們為繁衍後代辛辛苦苦建造的家。可是,中國人就覺得這個東西是大補,歷來有所謂 「稀世名藥」、「東方珍品」之美稱。
20120125225631473
在燕窩中,有一種價格頗為昂貴的所謂「血燕」,更被視為山珍中的明珠,燕窩中之品質最高者。民間傳說,因為辛辛苦苦築就的窩,總是被人類強盜一般打劫,致使燕子在最後一次築窩時,因缺乏唾液,只好將血吐出來築巢,所以燕窩是血色的,因此被稱為「血燕」。事實上,所謂「血燕」根本就是商家的陰謀。其實,「血燕」是棕尾金絲燕築成的窩,其他種類的金絲燕所築的巢,也有可能因食物或外界環境影響,而導致巢色改變成血紅色。這種燕子可能飲用的水質不同,又可能因為所食的飼料含有礦物質等因素,致使其唾液呈現紅色,故築出「血燕」窩。這類燕窩比較稀少,因而「物以稀為貴」,被商家高價出售。
極為可悲的是,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一些不法商家故意污染燕窩的生長環境,使燕窩出現紅色,導致燕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致癌物。馬來西亞燕窩研究中心負責人陳勁翰就曾表示,自己曾親自看到過不法分子將燕窩熏紅的過程:不法分子在燕子糞便中加入化學物質,然後用糞便把燕窩熏紅。熏紅過程耗時4天至5天,「熏得越久,燕窩越紅」,自然價格就越貴。
你看,那些追究吃「血燕」的人是多麼愚蠢,自以為花著大價錢,吃著高檔補品,一定能「活五百年」,實際上是被人愚弄,成了商家的化學品活倉庫,別說「活五百年」,一旦吃多了,恐怕五百天都未必活得了。事實上,就算燕窩沒有被化學品污染,燕窩本身的營養,也並不像中國人想象的那麼神奇。現代科技早就已經研究出來,燕窩的營養價值只是相當於雞蛋,如果被化學品污染了,那就連雞蛋都不如,吃的不是補品,而是毒品。說實在的,中國人之所以如此迷信,基本上是因為「物以稀為貴」。001sN3Tkzy6IrsxzoBEb6&690
如果說,由於科學素養的普遍缺失,導致傳統中國人不懂燕窩的蛋白質含量基本上和雞蛋相同,還可以原諒的話,那麼,現在的中國人為甚麼依然將燕窩視為山珍海味,為甚麼依然將燕窩作為自己的補品呢?當你一口口吃燕窩的時候,事實上你就是在一次次作孽,你就是在一次次殺生,你也就是在一次次犯罪。別以為我這句話說得重,可以想象一下,當我們以如此巨大的食品、補品消費,來長期破壞大自然的時候,是不是就已經對整個大自然做出了巨大而又實質性的毀壞?而人作為自然之子,如果大自然受到了這樣的破壞,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平衡如此被顛覆,那麼,人又能有甚麼「好果子」吃呢?
中國人作為「吃禍」的殘忍一面,體現在我剛才說的這些具體的飲食類「吃」上,同時也體現在藥用的「吃」上。體現在甚麼樣的所謂「藥用」上呢?比如說熊膽。中國人一向相信熊膽、虎骨都是好東西,喝了用虎骨泡的酒,可以滋陰壯陽,陽萎患者喝了虎骨泡的酒,馬上就能「硬起來」;實際上,淨瞎扯淡,別說喝一斤虎骨酒,你就算喝十斤,假如你真是陽萎患者,那麼,你該「硬」不起來還是「硬」不起來。而所謂「虎骨酒」,僅僅只是一種愚昧文化而已,就算你吃了老虎肉,你也不可能具有老虎的威風,不管喝多少「虎骨酒」,你都「硬」不起來;不僅如此,你會因為喝多了「虎骨酒」,而使自己的文明素質、法律規範、道德品質等都會軟下來。
001sN3Tkzy6IrsyloKi4e&690
和虎骨價值的神奇傳說相比,熊膽也是一樣,傳統中醫認為熊膽汁可以明目,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還可以救人命。在傳統社會中,由於醫藥科學和技術的不發達,以及人們的圖騰意識,致使人們如此迷信熊膽還可以理解;當現代醫藥科學早就已經研究出了熊膽的替代品之後,人們為甚麼還要繼續去買熊膽製品呢?
前兩年,由于歸真堂乾「活熊取膽」的勾當,造成全國輿論的集中抨擊,我也是質疑歸真堂的70位名人代表之一。我們可以想象,無論歸真堂採取甚麼樣的方式,你只要去取活熊的膽汁,就必然會對熊造成傷害。這種殘忍的手段不僅僅有違熊道,同樣有違人道。如果我們的中藥材是通過如此殘忍的方式獲得的,僅僅只是為了讓自己明目,並且事實上早就有了替代品的情況之下,那麼,我們的這種追求和做法本身,是不是徹底暴露了民族的劣根性呢?因此,無論歸真堂怎麼解釋,都始終逃不脫道德和倫理的譴責,像「活熊取膽」這樣的事情必須叫停。
001sN3Tkzy6Irsz3Ytd5b&690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像這種建立在動物“不必要的痛苦”的基礎上的做法,並不僅僅只是「活熊取膽」,像採鹿茸、採牛黃、採麝香等,無不是如此殘忍。本來,鹿長出的一對角是那麼漂亮,而且可以通過角保護自己,還可以借此建立權威,娶個好媳婦,繁衍後代;而我們人類呢,卻活生生地把它的角鋸掉!鋸掉鹿的角,這和剁掉我們自己的手指,是不是同樣的痛苦?然而,中國人就認為鹿茸是好東西,所以不顧鹿的痛苦,如此殘忍地鋸鹿角。不僅如此,很多中國人穿的衣服,也是如此殘忍。本來,我們現在有很多種服裝面料,都可以足足保證我們身體的溫暖,也同樣可以呈現我們身體的美麗。可是,有些人偏不,他就喜歡皮草,而皮草是怎麼得來的呢?就是把動物唯一的一件衣服剝下來,血淋淋地穿在我們自己身上。
在河北省,更是曾經出現了活剝貉皮的現象,直到現在也依然存在。所謂活剝貉皮,就是在貉活的時候,直接用尖刀剝去它的毛皮。為甚麼要在貉活的時候剝皮,而不是先把貉打死,然後再剝皮呢?很簡單,因為剝皮者懶得舉起打死貉的棒子!通過這種做法,可以想像又暴露出了怎樣的國民性。因此,我說中國人舌尖上的殘忍,說中國人是「吃禍」,事實上不僅僅只是吃。吃飯如此殘忍,吃藥如此殘忍,連我們的身體也在吃著動物!這種對待動物的做法,它傳導出的是甚麼?就是暴戾之氣,就是血腥之氣,就是野蠻之氣,就是愚昧之氣。
中國社會發展到了今天,可以說,在大多數地方,吃飽吃好都不成問題,穿暖穿好也不成問題;並且,如果我們真正願意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人類社會的文明與品質,那麼,這種「好」就完全可以不必建立在破壞自然,殘害動物的基礎上。因為除了吃,我們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去追求。假如我們中國人集體式地只是沈醉於吃,除了吃,看不到吃之外更多的東西,那麼,我們和豬有甚麼區別?我這麼說,實際上是在侮辱豬。因為就算是豬,它也比某一些中國人更有追求。如果我們真讓豬自由了,它是不是僅僅只是追求吃,並且是變著花樣地追求殘忍的吃?恐怕也不是。以野豬為例,它是餓了才去吃,而且並不會特別追求殘忍玩弄作為食物的其他小動物;除此,野豬也還要談情說愛,洗澡曬太陽呢,可我們很多人卻感嘆「累覺不愛」了!
因此,要提高我們的國民素質,要減少我們國民性中的劣根,我們真的需要反思,反思我們對於吃的迷戀,反思我們對於吃的變態追求。無論《舌尖上的中國》是多麼熱播,無論我們多麼喜愛這部美食紀錄片,我們都需要思考,在今天,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在我們享受美食的時候,是不是要把吃作為人生的全部?如果我們僅僅只是關注到了吃,僅僅只是停留在吃的層面上,並且變著花樣折磨動物,破壞自然,那麼,我們還可能會有甚麼高尚境界?我們又會離魔鬼有多遠?
吃,目的是甚麼?就是讓我們吃飽了之後有力量,有力量了之後更好地建設社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與美妙。既然這樣,我們又何苦去傷害自然,我們又何必去傷害動物?比如說,在《舌尖上的中國》(1)中,曾經講過發菜的故事,說發菜像頭髮絲一樣細,非常美味。可是,要想得到發菜,就需要從地皮上把它連根拔起;而因為很多人瘋狂地採集發菜,致使本來就十分脆弱的發菜生長環境遭到毀滅性破壞,土地因此而更加沙化。還有一些人為了得到所謂的冬蟲夏草,也同樣在嚴重破壞著土地,導致脆弱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可以想象,為了我們一點點的口腹之欲,造成大自然被如此嚴重的破壞,我們這是在犯罪啊!這種犯罪,不僅僅罪及自然、罪及社會,而且罪及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子孫後代。就因為你的貪吃,造成美好世界被破壞、被毀滅,試想一下,我們不就是罪人嗎?這種舌尖上的罪惡,難道還不該被堅決阻止嗎?培育罪惡的土壤,真到了必須清理的時候了!
001sN3Tkzy6IrsABKIlcd&690
因此,在《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的時候,在中國的一個又一個「吃禍」們歡欣鼓舞的時候,我想給大家敲一記警鐘,那就是:人活在當今的中國,不能僅僅只是追求吃,還要追求比吃更重要、更高尚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關注物質的食糧,更要關注精神的食糧。我們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吃貨」、「吃禍」的層面上,還需要去追求更遠大、更美好、更層深次的精神層面的東西,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超越自己的生命,超越自己的價值局限,看到更廣遠的天空,看到更美好的文明,也可以讓我們更有力量,去改變骯臟——一切的骯臟,去培育美好——一切的美好。
在吃的方面,中國人曾經遭受過漫長的苦難,因為吃不飽、穿不暖,所以大家見面才會問:「今天你吃了嗎?」現在,這個歷史已經翻過去厚厚的一頁,到了今天,在城市中生活的我們,已經不再用「今天你吃了嗎?」來表達問候了,即便是在農村,這樣的問候語也越來越少。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需要思考,要用甚麼樣的語言,來呈現新的、更加陽光、更加自信的中國式打招呼呢?我不知道這樣的語言該是甚麼,但是,我想請大家想一想,和我一起來思考。反正,不管甚麼語言,我們都需要從吃上抬起頭來,解脫出來,不要將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都只停留在吃上,不要讓自己成為簡單而又野蠻的「吃禍」,而是通過對吃的美好改變,一點點地努力,讓我們生活的世界改變得更美好。而不是相反,吃了世界的美好,然後把它變醜陋。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你吃的不當,吃的不妥,吃的不對,吃的殘忍,吃的不美好,那麼,事實上你就是在一口一口地吃掉自己,也在一口一口地吃掉整個美好世界。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有了改變中國人齷齪、殘忍、血腥等劣根性的可能。所以,從舌尖上的吃開始,努力改變自己吧,可以做「吃貨」,絕不做「吃禍」!

曹保印作者微博:http://weibo.com/u/1643121322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